张小龙最新内部演讲:KPI 是副产品,警惕复杂流程 2016-10-29

转载地址:https://www.ifanr.com/739101

微信内部每年都会举办一次 “领导力大会”,与会者均为 leader 以上的基层、中层管理干部。

会上,张小龙发表演讲,以 QQ 邮箱和微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阐述了自己对产品与管理的思考。

一方面,他重申了效率至上的价值观,提出要警惕无效的 KPI 目标和过于复杂的团队沟通流程;另一方面,他也分享了不少 QQ 邮箱早期的发展故事,甚至说,QQ 邮箱在某个时期,是 “一个非常平庸的团队用了一些非常平庸的方法去做出来一个非常平庸的产品”。

张小龙依然在不断摸索和思考的过程里,继续寻找产品发展和保持生命力的正确道路。

allen zhang zhang xiao long wechat weixin

以下为演讲全文:

各位 WXG(微信事业群)的同事们,大家早上好!又到我们一年一度的领导力大会。

大家都看到,我们微信团队膨胀还是比较快的,有 1500 多人了。对此,我昨晚跟 Tony 聊了一会儿,大家都有一个很大的担心就是,当一个团队规模特别特别大的时候,很多行为方式一定会进入一种 “组织化” 的行为方式,要想保持自己特别好的一些特色就变得特别不容易。

在这里,我跟大家特别推荐一本书,叫《人类简史》。

之所以刚才想到这本书,是因为这个书里面揭开一些事情的谜底,比如,他说当人类在远古时期,任何一个村落只有 150 人左右,因为当时没有语言这样一个工具,一旦超过 150 人,就没有办法维系起来一个人群。

你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语言做工具的话,确实只能存在非常简单的交流方式。所以他说,我们的记忆里面只适合处理 150 人以内的人际关系,一旦超过 150 人的时候,它就变成一个社会化的组织。这个时候对个体来说是不太舒适的,已经超过了他的舒适区。当超过 150 人,这个时候就要靠一种语言能力、想象力或者一种对规则的想象力来维持这种关系。

我们其实就在这样一个过渡阶段,当我们人数超过 150 人的时候,我们的组织方式已经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我记得在南通的时候,包括这里很多从南通过来的同事,都会有很深的印象,觉得有一些反差。在南通的时候大家都在一层楼里面,每个人都是随便走几步就到另一个人座位上去了,要讨论问题随便找一个白板就开始讨论了,那个时候大家感觉有特别高的效率。

但是现在大家觉得要做一个沟通还要先做预约,或者先开一个视频会议等等,这里带来一个对不光是我们组织、对所有组织都有很挑战的事情,对于几百上千超过人类自然承受能力的这个规模来说,大家怎么样能够保持一个很高的沟通效率、或者一种很紧密的人际关系。关于这个问题仔细探讨的话,所有组织行为学、各式各样的公司管理的哲学都会讨论的是这个问题。

我担忧的是,我们作为一个上千人的组织,如果当成 10 个 150 人团队的话,我认为它会有非常高的创造力,如果当成整体 1500 人,我特别担心它在创造的能力上会不会反而有一些衰退。我今天就想这么两个主题跟大家做一下我自己的思考和分享。

做什么取舍是有意义的

大家也知道,一个大公司需要有 KPI,公司高层需要有这样一个商业目标,但是,如果我们很多同事直接采取了高管的工作方式来工作,特别是把很多目标数字化,这个是不太合理的。

在 QQ 邮箱开始快速发展的时候,我记得在内部还过一次分享,当时我说了一句话,叫做我们达到了 KPI 是我们产品的副产品。所谓副产品就是说,我们真的把这个东西做好以后我们的 KPI 自然就达到了。早期的微信团队也一直是围绕这样一个思路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