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天下:“独裁” 的张小龙和他的微信帝国诞生记 2013-09-05
转载地址:https://www.tmtpost.com/62285.html
钛媒体**注: 2010 年 11 月 20 日这一天,在广州,一个六七人的产品小组正式组建。2011 年 10 月 1 日,这个产品小组的一款产品登上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即时通讯工具软件第一的位置。 这款产品叫 “微信”,主导了这款产品的人是张小龙,时任腾讯广州研发部总经理。
短短三年时间,微信几乎已经成为中国每一款智能手机上必然会被安装的应用,微信能有此影响力,不惟有腾讯这棵 “参天大树” 的庇护和输送养料,亦有赖于微信产品团队对产品的打磨、把控。而一直以来,张小龙,这个主导了中国时下最火的社交应用的中年男人,始终留给人们一种莫测高深的神秘印象。
为此,《博客天下》独家专访了腾讯前高管刘成敏,由他讲述了腾讯内部当年围绕微信的竞争内幕。另外,还采访了多位张小龙的身边人,揭秘了微信 “打飞机” 游戏的开发过程,独家披露张小龙第一次向外部讲解 “摇一摇” 功能的观点,为我们还原和描述了一个较为近观的张小龙和微信诞生记。
导读:
1994 年秋天,24 岁的毕业生张小龙放弃了在他看来比较令人压抑的 “铁饭碗”—— 一家电信机关单位,决心投入充满活力的互联网行业。 17 年后,这位调头离开电信管理部门的年轻人以挑战者姿态重新回到电信业视野。
其间,他曾因开发 Foxmail 而知名,在 2005 年进入腾讯后,最终因为微信的风靡,张小龙被媒体认为是最有可能是乔布斯中国接班人的风云人物,微信则成为电信行业公认的麻烦。
事实上,当媒体们把他与乔布斯相提并论,大加赞誉之时,他一手主导的微信则有如苹果手机一样,在中国受到热捧,甚至于中国的每一部 iPhone 里都有可能有微信的存在。
在后来的一场公开演讲中,张小龙说,“你去感觉现在社会流行一种潮流,或者人群流行一种潮流,像潮水一样往某一个方向走。这种暗涌,就是最前沿最具革命性的东西。”
钛媒体作为《博客天下》独家网络合作发布方,对《博客天下》 原文作了摘选编辑,完整报道亦可在《博客天下》上阅读。整理后全文如下:
超过 4 亿人使用的社交工具 “微信” 的逻辑起点,是与体制和权力的一次自由主义式的诀别。1994 年秋天,24 岁的毕业生张小龙提前拜访他即将被分配去的工作单位 —— 一家信息不详的国家电信机关。站在一栋归属政府的死气沉沉的大楼前,他立刻感到 “一种窒息从头顶笼罩下来”。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张小龙事后确认,他几乎是望了一眼大楼就立即放弃令他压抑的 “铁饭碗”,决心投入充满活力的互联网行业。
这位未来的微信缔造者当时问自己:“难道我的一生就这样度过?”
张小龙的妻子曾给他看过星象,星象显示丈夫崇尚自由。他果然未辜负自己。17 年后,调头离开电信管理部门的年轻人以挑战者姿态重新回到电信业视野。其间,他曾因开发 Foxmail 而知名,2005 年进入腾讯担任广州研发部总经理后,郁郁不得志。但在受到国外一款即时通讯软件启发开发出微信后,张小龙终于成为最有可能是乔布斯中国接班人的风云人物,微信则成为电信行业公认的麻烦。
张小龙本人正是一个多重性格的复合物。他内心热爱自由,推崇美国作家凯文・凯利讲述科技改造人类的作品《失控》。但他也被许多人视作独裁者,牢牢抓住手中权力,严苛要求员工按他的标准反复试错。
他不是天生贵族,没有权势,但他俨然已成为腾讯公司董事局主席马化腾最欣赏的人之一。在一次年会上,马化腾与公司高层在台上合唱一首老歌,演唱过程中,马化腾将手搭在张小龙的肩上,“比对其他的高层领导都要更亲密一些。”
在通向成功之路上,他性格中的谦虚、不自信像一根被压抑许久的弹簧,成为日后他飞黄腾达的优势。他从反叛、自由的人生中获取创新和突破成规的力量和灵感,然后通过压抑上述性格寻求更长久地发展。
与权力先离后合的政治隐形者
若干证据表明,张小龙和微信团队刻意避免与政治发生关系。腾讯广州研发部前工程师王伟形容他 “对政治十分谨慎”。这未必反映他本人的政治态度,他推崇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他曾负责 QQ 邮箱的开发,该邮箱曾设计过一个被认为有隐晦政治意味的欢迎界面。但在进入微信后,任何越界举动都被严厉禁止。
在政府、企业与用户的关系场里,在财富和权力纠织的森严等差序列里,张小龙过关斩将,步步为营,并最终走上微信帝国的王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