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公园:不一样的产品思维 2013-02

一、谨慎试错

参加过极客公园活动的人应该都知道,很多产品经理都强调互联网产品要快速试错,不用多完美,要先推出来试试看。

但在张小龙看来,应该对产品有足够理解、对人性和社会的足够把握,才去做尝试,这样的试错才是最有效的。

“比如说,我前面有 10 个点,我预计到 9 个会行不通,但我都去试。另一种方法是,我们就做一个点,然后这个点的成功概率会更大。微信里,我们用的是后者的方法。”

其实微信也有试错失败的时候,但这些失败都不是关键性的。

对于微信来说,失败的试错需要确保在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结构。

“核心的结构我们是不敢轻易尝试的,因为一旦出错了,问题就会很严重了。如果产品本身没有一个成体系的结构,试错的时候就有可能把系统搞乱了,又或者把产品的结构搞得不稳定了。”

二、抽象认知产品的本质

当我们问到,如果画一个结构图,觉得微信的原点是什么时,张小龙答道,

“是消息系统。它包括了人和信息,他们在系统里流转。”

就像 QQ 邮箱,微信也是一种抽象的消息系统,哪怕以后微信可以连接到物联网,其实走的还是消息的通道,只是把物品拟人化了,它对微信的消息系统结构没有影响,微信不需要去定义一种新的结构。

这是一种对系统的抽象认知能力。

“所谓抽象就是要找到所有复杂东西的共性,然后就做共性的这一点点。比如说,公众平台也是一个抽象的产物,有人说它是媒体,有人说它是 CRM…… 但是,对我们来说,公众平台只是一个消息的流转平台,它使得消息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分发到不同的地方。你会看到,对公众平台来说,它足够的抽象以至于我们都不知道如何命名它。你不能说这是企业的信息发布平台,也不能说这是新的博客系统,更不能说这是 CRM。因为你一说,就相当于把它限制死了。于是我们就命名为公众平台。有人会用来写博客,有人拿来做别的。它就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消息系统。”

三、不为了占领平台而开发

张小龙认为,微信团队在最合适的时间做了最合适的事,并抓住了移动互联网最本质的东西,使得微信能够迅速崛起。

“QQ 会有在线状态,微信是绝对不能有。这样恰好符合了移动互联网随时在线的技术。” 张小龙说道。

微信不重视 iPad 版,是因为 iPad 更多是在 WiFi 条件下使用的,如果用户使用 iPad 来注册微信,那么你跟他发消息,他可能不能马上收到,这样的体验就会很糟糕,他就丧失了随时在线的特征。

“这并不代表我们不做 iPad 版,如果我们要做,那肯定是我们想清楚了为什么要做,而不是为了多一个平台的终端。”

四、抛开概念看需求